昨以拙诗十首寄西川杜相公相公亦以新作十首惠然报示首数虽等工拙不伦重以一章用伸答谢

诗家律手在成都,权与寻常将相殊。 剪截五言兼用钺,陶钧六义别开炉。 惊人卷轴须知有,随事文章不道无。 篇数虽同光价异,十鱼目换十骊珠。

译文:

前些日子,我把自己写的十首拙诗寄给了在西川任职的杜相公,杜相公也很友好地用他新创作的十首诗来回复我。虽然我俩寄的诗数量相同,但是水平可差得远啦。我又写了这首诗来表达我的答谢之意。 在诗坛,杜相公这位精通格律的高手在成都声名远扬,他的地位和寻常的将相可大不一样。他创作五言诗时,就像挥舞着锋利的斧钺,精准地裁剪字句,让诗歌恰到好处;他运用“六义”(风、雅、颂、赋、比、兴)来构思诗歌,就像是另开了一座独特的熔炉,锻造出别具一格的作品。 他那些能让人惊叹不已的诗卷,肯定是有不少的;随时创作出来的文章,也从不缺乏。虽然我们这次互相寄赠的诗篇数量相同,但是价值可相差悬殊,我这就像是用十颗鱼目去换了人家的十颗骊珠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