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相公拜尚书后有喜从镇归朝之作刘郎中先和因以继之

车骑新从梁苑回,履声珮响入中台。 凤池望在终重去,龙节功成且纳来。 金勒最宜乘雪出,玉觞何必待花开。 尚书首唱郎中和,不计官资只计才。

译文:

令狐相公刚刚率领车骑从梁苑归来,那脚步声响和玉佩碰撞声随着他步入了尚书省。 他在中书省(凤池)一直被寄予厚望,最终还是会再次回到那里任职,如今他已圆满完成节度使(龙节)的职责,也该把符节交回了。 他骑着配有金勒的骏马,最适合在雪天外出,尽显风采;喝酒又何必非要等到花开之时呢,当下就可举杯畅饮。 尚书大人率先吟诗,刘郎中接着唱和,这里不看官职资历,只看重才华高低。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