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戊申岁大有年诏赐百寮出城观稼谨书盛事以俟采诗

清晨承诏命,丰岁阅田闾。 膏雨抽苗足,凉风吐穗初。 早禾黄错落,晚稻绿扶疎。 好入诗家咏,宜令史馆书。 散为万姓食,堆作九年储。 莫道如云稼,今秋云不如。

译文:

在太和戊申这一年,是个大丰收之年,皇帝下诏赐令百官出城去观看庄稼生长的情况,我恭敬地写下这盛大的事件,以待那些采诗的人来发现。 清晨的时候我就接到了皇帝的诏命,在这丰收之年到乡间去查看庄稼。 滋润的雨水让禾苗茁壮成长,充足的水分让它们抽苗生长得十分茁壮,凉爽的秋风中,稻穗刚刚开始抽出。 早熟的禾苗呈现出错落有致的黄色,晚熟的水稻则是一片绿影扶疏的景象。 这样美好的丰收景象很适合诗人来吟咏,也应该让史馆的史官记录下来。 这些庄稼收获之后可以分散成为百姓们的食物,堆积起来还能作为多年的储备粮。 不要说这些庄稼像云彩一样多,今年秋天的云彩可比不上这丰收的庄稼之景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