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分司东都寄牛相公十韵

忽忽心如梦,星星鬓似丝。 纵贫长有酒,虽老未抛诗。 俭薄身都惯,疎顽性颇宜。 饭麤飧亦饱,被暖起常迟。 万里归何得,三年伴是谁。 华亭鹤不去,天竺石相随。 王尹贳将马,田家卖与池。 开门闲坐日,遶水独行时。 嬾慢交游许,衰羸相府知。 官寮幸无事,可惜不分司。

译文:

我的心恍然如梦般恍惚难定,两鬓的头发已经斑白如丝。 纵然生活贫困,但我总有美酒相伴;虽然年纪已老,可我从未舍弃对诗歌的热爱。 我早已习惯了生活的俭朴清寒,疏懒顽直的性格也觉得颇为适宜。 粗茶淡饭也能让我吃得饱饱的,盖着暖和的被子,我常常很晚才起床。 我一心想要回归故里,可怎么才能实现呢?这三年来,又有谁能一直陪伴着我呢? 华亭的仙鹤不愿离去,天竺的石头一直与我相随。 王尹把马赊给了我,田家把池塘卖给了我。 我打开门,闲适地坐着打发时光;沿着水边,独自慢慢地行走。 我的懒散怠慢得到了朋友们的理解和宽容,我身体衰弱的状况相府也都知晓。 还好现在官场没什么繁杂的事务,只是可惜不能到分司任职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