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白居易 嗟发落 嗟发落 5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白居易 朝亦嗟发落,暮亦嗟发落。 落尽诚可嗟,尽来亦不恶。 既不劳洗沐,又不烦梳掠。 最宜湿暑天,头轻无髻缚。 脱置垢巾帻,解去尘缨络。 银瓶贮寒泉,当顶倾一勺。 有如醍醐灌,坐受清凉乐。 因悟自在僧,亦资于剃削。 译文: 早上我叹息着头发掉落,傍晚我也叹息着头发掉落。头发落光了确实让人叹息,但都掉完了也并非坏事。 这样一来,既不用费心去洗发,也不用麻烦地梳理头发。在湿热的暑天,这种状态最合适不过,脑袋轻松,不用再用发髻束缚着。 我把满是污垢的头巾摘下来,解开那沾满灰尘的帽带。拿来银瓶装满寒冷的泉水,对着头顶倒下一勺。 就好像醍醐灌顶一样,我静静坐着享受这清凉的快乐。由此我领悟到那些自在的僧人,也是借助剃发才达到如此自在的境界啊。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