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兴

宿鸟动前林,晨光上东屋。 铜炉添早香,纱笼灭残烛。 头醒风稍愈,眼饱睡初足。 起坐兀无思,叩齿三十六。 何以解宿斋,一杯云母粥。

译文:

清晨时分,栖息在树林里的鸟儿开始活跃起来,在前边的树林中叽叽喳喳地飞舞、啼鸣。东边屋子的屋顶上也渐渐洒上了明亮的晨光。 我起身往铜炉里添上早上用的香料,屋内纱笼里还未燃尽的蜡烛也被我熄灭。 一夜过去,吹了风后头痛的毛病稍微好了一些,眼睛也因睡了个好觉而显得饱满有神。 我起床坐定,呆呆地坐着,没有什么思绪,只是有节奏地叩齿三十六下。 该用什么来解除前一晚斋戒带来的饥饿和不适呢?那就来上一杯用云母粉煮成的粥吧。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