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石

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 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 嵌空华阳洞,重叠匡山岑。 邈矣仙掌迥,呀然劒门深。 形质冠今古,气色通晴阴。 未秋已瑟瑟,欲雨先沈沈。 天姿信为异,时用非所任。 磨刀不如砺,捣帛不如砧。 何乃主人意,重之如万金。 岂伊造物者,独能知我心。

译文:

远远望去,这太湖石显得古老而高峻,仿佛历经了岁月沧桑;走近仔细端详,它那怪异嶙峋的样子尽显眼前。 它不过才八九尺高,可那气势却好像有千万寻般雄浑壮阔。 它上面的孔洞就如同华阳洞一般幽深嵌空,层层叠叠的模样好似匡山的山峰。 它像那遥远的仙掌峰一样高迥,又似张开大口的剑门关一样深邃。 它的外形质地堪称古往今来的翘楚,它的色泽气象能随着天气阴晴而变化。 还没到秋天,它就已经带着瑟瑟的凉意;快要下雨的时候,它就先呈现出沉沉的样子。 它天生的资质确实与众不同,只是在实际生活中却没什么实用价值。 用它来磨刀还不如磨刀石,用来捣帛还不如捣衣砧。 可主人为什么却如此看重它,把它当作价值万金的宝贝呢? 难道是造物主唯独能知晓我的心意,才让我对它这般情有独钟?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