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道宗上人十韵

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 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 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 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义。 精洁沾戒体,闲淡藏禅味。 从容恣语言,缥缈离文字。 旁延邦国彦,上达王公贵。 先以诗句牵,后令入佛智。 人多爱师句,我独知师意。 不似休上人,空多碧云思。

译文:

如来佛祖会说偈语进行赞叹,菩萨也会撰写论述进行义理探讨。所以宗律师这位有道高僧,把写诗当作弘扬佛法的大事来做。 佛法的声音本没有差别,诗歌的四句也有它的逻辑顺序。他希望让那些最为杰出的人物,都能明白佛法不二的深刻义理。 他的诗作就像纯净的清水,能让接触的人沾染持戒的品性,那份闲适淡雅中又蕴含着禅机妙味。他作诗时从容不迫,自由挥洒语言,意境缥缈,仿佛超脱了文字的束缚。 他的诗作不仅吸引了各地有才学的贤士,甚至声名传到了王公贵族那里。他先用美妙的诗句牵引大家的兴趣,然后引导众人领悟佛法的智慧。 很多人只是喜爱宗律师的诗句,只有我真正懂得他的心意。他可不似南朝的休上人,仅仅徒有那些如“日暮碧云合”般空灵悠远的情思,而是有着更深远的弘法用意。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