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雨

圃旱忧葵菫,农旱忧禾菽。 人各有所私,我旱忧松竹。 松干竹焦死,眷眷在心目。 洒叶溉其根,汲水劳僮仆。 油云忽东起,凉雨凄相续。 似面洗垢尘,如头得膏沐。 千柯习习润,万叶欣欣绿。 千日浇灌功,不如一霡霂。 方知宰生灵,何异活草木。 所以圣与贤,同心调玉烛。

译文:

园圃干旱的时候,种葵菜和堇菜的人担忧这些蔬菜干渴;农田干旱的时候,农民担忧他们的禾苗和豆类作物缺水。每个人都有自己所关心的事物,而我在干旱时担忧的是松树和竹子。 看着那松树树干干裂、竹子枯黄快要死去的样子,它们的惨状一直萦绕在我的心头。我心疼不已,让僮仆们不停地汲水,去洒浇竹叶、灌溉竹根。 忽然间,东边涌起了浓厚的乌云,清凉的雨凄冷地接连不断地下了起来。这雨落在松竹上,就好像给它们的脸洗去了污垢灰尘,又好似给它们的头抹上了润发的油脂。 千万根树枝在雨中畅快地滋润着,无数片叶子在雨中焕发出勃勃生机,呈现出欣欣向荣的绿色。平日里我千日的浇灌功夫,都比不上这一场细雨的作用。 由此我才明白,主宰百姓命运,和救活草木又有什么不同呢?所以古代的圣人和贤士,都会像这场喜雨一样,怀着同样的心愿去调和阴阳,让世间万物各得其所、百姓安居乐业。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