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夜砧

谁家思妇秋捣帛,月苦风凄砧杵悲。 八月九日正长夜,千声万声无了时。 应到天明头尽白,一声添得一茎丝。

译文:

在这凄清的秋夜,不知是哪家的思妇在捣洗衣帛。月光惨淡,秋风凄寒,那捣衣的砧杵声都仿佛带着无尽的悲戚。 正值八月九日,秋夜本就漫长。那捣衣的声音一声接着一声,千万声不绝于耳,好似永远没有停止的时候。 这思妇在这捣衣声中,恐怕一直要到天亮吧,每一声捣衣声,都仿佛让她增添了一根白发,等熬到天明,头发怕是都要全白了。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