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中问月

为问长安月,谁教不相离。 昔随飞盖处,今照入山时。 借助秋怀旷,留连夜卧迟。 如归旧乡国,似对好亲知。 松下行为伴,谿头坐有期。 千岩将万壑,无处不相随。

译文:

我想问一问长安上空的明月啊,是谁让你与我如此形影不离呢? 过去,你曾照着我乘坐着疾驰的车马四处奔波;如今,又照着我走进这深山之中。 有你相伴,让我在这秋夜中胸怀变得无比旷达,我留恋着这月色,以至于夜晚迟迟难以入眠。 你就好像是我回到了故乡一般亲切,又好似我面对的是要好的亲朋好友。 在松下漫步,你是我的好伙伴;在溪头静坐,我也期待着与你相伴。 这千山万壑之中,你无处不在,始终与我相随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