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鹧鸪

山鹧鸪,朝朝暮暮啼复啼,啼时露白风凄凄。 黄茅冈头秋日晚,苦竹岭下寒月低。 畬田有粟何不啄,石楠有枝何不栖? 迢迢不缓复不急,楼上舟中声暗入。 梦乡迁客展转卧,抱儿寡妇彷徨立。 山鹧鸪,尔本此乡鸟。 生不辞巢不别群,何苦声声啼到晓。 啼到晓,唯能愁北人,南人惯闻如不闻。

译文:

山鹧鸪啊,从早到晚叫个不停,声声啼鸣,叫的时候露水泛白,寒风凄凄惨惨。 秋日的傍晚,黄茅冈的上空一片萧索;寒夜时分,苦竹岭下月亮低低地挂着。 那新开垦的田地里有粟米,你为什么不去啄食?石楠树上有枝丫,你为什么不停栖? 你那叫声悠悠远远,不紧不慢,悄悄地传入楼上人的耳中、舟里人的心里。 这啼鸣声让被贬他乡的游子在梦乡中辗转反侧难以入眠,让抱着孩子的寡妇彷徨无助地站着。 山鹧鸪啊,你本就是这方土地的鸟儿。 生在这里,既不离开巢穴,也不告别同伴,何苦一声声一直啼叫到天亮呢。 一直啼叫到天亮,这声音只能让北方来的人发愁,南方人听惯了就像没听见一样。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