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江感秋二首 二

疎芜南岸草,萧飒西风树。 秋到未几时,蝉声又无数。 莎平绿茸合,莲落青房露。 今日临望时,往年感秋处。 池中水依旧,城上山如故。 独我鬓间毛,昔黑今垂素。 荣名与壮齿,相避如朝暮。 时命始欲来,年颜已先去。 当春不欢乐,临老徒惊误。 故作咏怀诗,题于曲江路。

译文:

南岸的野草已经稀疏荒芜,西风中的树木萧瑟凋零。秋天才刚刚到来没多久,蝉鸣声却已经多得数不清了。 平坦的莎草地上,绿色的草茸相互交织在一起;莲花已经凋谢,露出了青色的莲蓬。今天我来到这里远望,这里正是往年我感慨秋意的地方。 池塘里的水依然和过去一样,城外面的山也还是原来的模样。唯独我两鬓的毛发,过去乌黑如今却已变得雪白。 荣耀的名声和健壮的年岁,就像早晨和傍晚一样相互避开。命运的机遇刚刚要到来,可我的青春容颜却早已逝去。 当年春光正好的时候我却不懂得尽情欢乐,如今临近衰老才徒然地感到吃惊和悔恨。所以我写下这首咏怀的诗,把它题写在曲江的路旁。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