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窗

常爱辋川寺,竹窗东北廊。 一别十余载,见竹未曾忘。 今春二月初,卜居在新昌。 未暇作廐库,且先营一堂。 开窗不糊纸,种竹不依行。 意取北檐下,窗与竹相当。 绕屋声淅淅,逼人色苍苍。 烟通杳蔼气,月透玲珑光。 是时三伏天,天气热如汤。 独此竹窗下,朝回解衣裳。 轻纱一幅巾,小簟六尺床。 无客尽日静,有风终夜凉。 乃知前古人,言事颇谙详。 清风北窗卧,可以傲羲皇。

译文:

我一直喜爱辋川寺里那扇竹窗,它位于寺院东北的走廊旁。自从和那里分别已经过去十多年了,可我看到竹子就从未忘记过那段时光。 今年初春二月初,我在新昌选定了居住的地方。还没来得及修建马厩和仓库,就先营造了一座厅堂。我把窗户敞开着不糊纸,种竹子也不按照行列。心里只想着把竹子种在北屋檐下,让窗户和竹子正好相对。 竹子环绕着屋子,风吹过时沙沙作响,那逼人的翠色满眼苍苍。烟雾在这里弥漫,和那幽远的霭气相通,月光透过竹子,洒下玲珑的光影。 这时正值三伏天,天气热得像开水一样滚烫。唯独在这竹窗之下,我从朝廷回来后就解开衣裳。头上戴一幅轻纱巾,躺在六尺长的小竹席床上。没有客人来访,整日都十分安静,只要有风,整夜都会感觉凉爽。 由此我才明白,从前的古人,谈论事情很是明白详细。像陶渊明那样在北窗下卧享清风,真的可以傲视上古的伏羲氏啊。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