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白居易 九日登巴台 九日登巴台 3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白居易 黍香酒初熟,菊暖花未开。 闲听竹枝曲,浅酌茱萸杯。 去年重阳日,漂泊湓城隈。 今岁重阳日,萧条巴子台。 旅鬓寻已白,乡书久不来。 临觞一搔首,座客亦裴回。 译文: 新酿的酒散发着黍米的香气,刚刚酿成,天气还带着暖意,菊花却还未开放。 我悠闲地听着那悠扬的竹枝曲,慢慢地品尝着盛有茱萸酒的杯子里的美酒。 回想起去年的重阳佳节,我漂泊在湓城的角落,孤独又无助。 而今年的重阳之日,我身处这萧条冷落的巴子台,依旧满心凄凉。 我这旅途中的鬓发不知不觉间已经变白了,家乡的书信也已经很久没有寄来了。 我端着酒杯,忍不住搔了搔头,满心愁绪。座位上的客人们也都徘徊不定,和我一样心中惆怅。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