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城北原作

野色何莽苍,秋声亦萧疎。 风吹黄埃起,落日驱征车。 何代此开国,封疆百里余。 古今不相待,朝市无常居。 昔人城邑中,今变为丘墟。 昔人墓田中,今化为里闾。 废兴相催迫,日月互居诸。 世变无遗风,焉能知其初。 行人千载后,怀古空踌躇。

译文:

野外的景色是多么的苍茫啊,秋天的声响也显得那么稀疏冷落。秋风阵阵,吹起了黄色的尘埃,那西沉的落日仿佛在驱赶着远行的车辆。 不知道是哪个朝代在这里开创了国家,它当年的疆土不过百里有余。古人和今人不会相互等待,朝堂和街市也没有固定的所在。 过去人们居住的城邑,如今已经变成了荒丘废墟。过去埋葬先人的墓田,如今也变成了街巷村落。兴衰交替相互逼迫,日月更迭不停流逝。世间的变化让旧日的风貌荡然无存,又怎么能知晓它最初的模样呢? 千年之后路过这里的行人,只能怀着思古之情空自惆怅犹豫。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