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骆山人野居小池

茅覆环堵亭,泉添方丈沼。 红芳照水荷,白颈观鱼鸟。 拳石苔苍翠,尺波烟杳渺。 但问有意无,勿论池大小。 门前车马路,奔走无昏晓。 名利驱人心,贤愚同扰扰。 善哉骆处士,安置身心了。 何乃独多君,丘园居者少。

译文:

骆山人的居所,是一座用茅草覆盖着的简陋亭子,亭子四周环绕成方形,旁边的泉水不断注入那一方小小的池塘。 池塘里,红色的荷花娇艳盛开,映照在水面上,十分艳丽;有着白色脖颈的鸟儿在池塘边静静伫立,专注地观望着水中的鱼儿。 池边的小块石头上布满了苍翠的青苔,池塘里的水波虽然只有尺许大小,但水面上却好似笼罩着一层缥缈的烟雾。 其实呀,不用去管这池塘是大是小,只需要问问自己心里是否对这样的宁静有意趣就行。 再看看山人家门前的车马大道,无论清晨还是黄昏,人们都在那里奔走忙碌。 名利就像无形的鞭子,驱赶着人们的内心,不管是贤能的人还是愚笨的人,都被它搅扰得不得安宁。 骆处士真是太明智了,他找到了能让自己身心安顿的好地方。 可为什么像他这样的人如此稀少呢?如今愿意隐居在田园山林的人实在是太少啦。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