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亭晚望残水

湖上秋泬寥,湖边晚萧瑟。 登亭望湖水,水缩湖底出。 清渟得早霜,明灭浮残日。 流注随地势,洼坳无定质。 泓澄白龙卧,宛转青蛇屈。 破镜折劒头,光芒又非一。 久为山水客,见尽幽奇物。 及来湖亭望,此状难谈悉。 乃知天地间,胜事殊未毕。

译文:

秋日的湖面之上,天空格外空旷清朗,湖的岸边,傍晚时分透着一股冷清与寂寥。 我登上湖亭眺望湖水,只见水位下降,湖底都露了出来。清澈平静的湖水早早结上了霜,那残存的夕阳光影在水面上忽明忽暗地闪烁着。 湖水顺着地势流淌,在洼处积聚,没有固定的形状。那泓澄的湖水,好似一条白龙静卧;蜿蜒曲折之处,又宛如一条青蛇弯曲盘绕。湖面上波光粼粼,有的像破碎的镜子,有的像折断的剑头,光芒闪烁各不相同。 我长久以来都是游山玩水之人,见过无数清幽奇异的景象。然而来到这湖亭眺望,眼前这番景象却难以详尽描述。 由此我才明白,在这天地之间,美好的事物和奇妙的景象还远没有看尽呢。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