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意

常闻南华经,巧劳智忧愁。 不如无能者,饱食但遨游。 平生爱慕道,今日近此流。 自来浔阳郡,四序忽已周。 不分物黑白,但与时沈浮。 朝餐夕安寝,用是为身谋。 此外即闲放,时寻山水幽。 春游慧远寺,秋上庾公楼。 或吟诗一章,或饮茶一瓯。 身心一无系,浩浩如虚舟。 富贵亦有苦,苦在心危忧。 贫贱亦有乐,乐在身自由。

译文:

我时常听闻《南华经》里讲,投机取巧、殚精竭虑会带来忧愁。 倒不如那些没什么本事的人,吃饱了饭就四处游玩。 我这一生都倾慕道家的理念,如今算是接近这样的生活状态了。 自从来到浔阳郡,不知不觉四季已经过了一轮。 我不再去分辨事物的是非黑白,只是顺应时势、随波逐流。 早上吃饱饭,晚上安心睡觉,就以此来为自身打算。 除此之外,我就过得悠闲自在,时常去探寻幽静的山水。 春天我会去慧远寺游玩,秋天我会登上庾公楼远眺。 有时候吟上一首诗,有时候喝上一杯茶。 我的身心没有任何羁绊,就像那在水中自在漂浮的空船。 富贵的人也有他们的苦恼,苦恼在于内心充满了担忧和恐惧。 贫贱的人也有他们的快乐,快乐就在于身体能够自由自在。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