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白居易 闻早莺 闻早莺 1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白居易 日出眠未起,屋头闻早莺。 忽如上林晓,万年枝上鸣。 忆为近臣时,秉笔直承明。 春深视草暇,旦暮闻此声。 今闻在何处,寂莫浔阳城。 鸟声信如一,分别在人情。 不作天涯意,岂殊禁中听。 译文: 太阳已经出来了,我却还躺在床上没起身,突然从屋子上方传来了早莺的啼鸣声。 这声音,恍惚间让我觉得仿佛置身于上林苑的清晨,那黄莺在宫廷中象征祥瑞的万年枝上欢快地歌唱。 我回忆起当年担任皇帝身边近臣的时候,在承明殿里秉持着笔直书政事。 在春意正浓的日子里,我处理完起草诏书的工作后稍有闲暇,从早到晚都能听到这样的莺啼声。 如今,同样的莺啼声又在何处响起呢?是在这寂静又落寞的浔阳城中。 这鸟儿的叫声确实和过去一样,只是人情却有了分别。 如果我不把自己当作漂泊天涯之人,那这莺啼声和在宫廷中听到的又有什么不同呢。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