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构亭台示诸弟姪

平台高数尺,台上结茅茨。 东西疏二牖,南北开两扉。 芦帘前后卷,竹簟当中施。 清泠白石枕,疏凉黄葛衣。 开襟向风坐,夏日如秋时。 啸傲颇有趣,窥临不知疲。 东窗对华山,三峰碧参差。 南檐当渭水,卧见云帆飞。 仰摘枝上果,俯折畦中葵。 足以充饥渴,何必慕甘肥。 况有好群从,旦夕相追随。

译文:

我新搭建了一座高台,有好几尺高,在这台上盖了间茅草屋。 屋子东西两侧开了两扇小窗,南北方向各安了一道门。 前后挂着的芦帘可以随意卷起,屋子中间铺上了竹席。 有清凉的白石枕用来休憩,身着宽松凉爽的黄葛布衣裳。 我敞开衣襟,迎着风坐在这屋里,即便在炎炎夏日,也仿佛置身于凉爽的秋天。 我在这里悠然长啸、自在逍遥,感觉十分有趣,凭栏眺望也丝毫不觉得疲惫。 向东透过窗户可以看到华山,三座高峰碧绿的山峰高低错落。 南边屋檐正对着渭水,我躺下来就能看见江面上云帆如飞。 伸手向上可以摘到树枝上的果子,俯身就能折下菜畦里的葵菜。 这些足以让我解除饥渴,又何必去羡慕那些山珍海味呢? 况且我还有一群好子侄,从早到晚都陪伴在我身边。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