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原上

七月行已半,早凉天气清。 清晨起巾栉,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风襟越蕉轻。 闲携弟姪辈,同上秋原行。 新枣未全赤,晚瓜有余馨。 依依田家叟,设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来白发生。 村中相识久,老幼皆有情。 留连向暮归,树树风蝉声。 是时新雨足,禾黍夹道青。 见此令人饱,何必待西成。

译文:

七月已经过去一半了,天气开始转凉,格外清爽。 清晨我起床洗漱完毕,慢慢地走出柴门。 拄着的筇竹拐杖带着露水,摸起来凉凉的,穿着的越地蕉布做的衣襟,被风吹拂着,感觉很轻盈。 我悠闲地带着弟弟和侄子们,一起到秋天的原野上漫步。 新鲜的枣子还没有完全变红,晚熟的瓜还散发着阵阵香气。 那些亲切的老农夫们,摆出这些瓜果来迎接我们。 自从我来到这个村子,来来往往间头发都变白了。 和村子里的人相识已久,无论老人还是小孩都特别有情谊。 我们留恋不舍,直到傍晚才往回走,每棵树上都传来风里蝉鸣的声音。 这时刚下过充足的雨,道路两旁的禾黍一片青葱。 看到这样的景象就让人内心充实满足,又何必非要等到秋天庄稼成熟收获呢。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