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白居易 松声 松声 1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白居易 月好好独坐,双松在前轩。 西南微风来,潜入枝叶间。 萧寥发为声,半夜明月前。 寒山飒飒雨,秋琴泠泠弦。 一闻涤炎暑,再听破昏烦。 竟夕遂不寐,心体俱翛然。 南陌车马动,西邻歌吹繁。 谁知兹檐下,满耳不为喧。 译文: 在这美好的月色下,我独自安静地坐着,眼前的廊轩前有两棵松树。 一阵微风从西南方轻轻吹来,悄悄地钻进了松树的枝叶之间。 在半夜明月高悬之时,枝叶被风吹动,发出了萧索寂寥的声响。那声音就好像是寒山上飒飒作响的秋雨,又好似秋琴弹奏出的泠泠琴弦声。 我头一次听到这松声,就感觉它洗去了夏日的炎热;再听一次,更驱散了我内心的昏沉和烦闷。 于是我一整晚都没睡着,但身心却都感到无比的闲适自在。 此时,南边的街道上已经有车马开始喧闹地走动,西边的邻居家也传来热闹的歌声和吹奏声。 可又有谁知道,在我这屋檐之下,尽管满耳都是外界的声音,我却丝毫不受它们的干扰,只沉浸在松声之中。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