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荅诗十首 答四皓庙

天下有道见,无道卷怀之。 此乃圣人语,吾闻诸仲尼。 矫矫四先生,同禀希世资。 随时有显晦,秉道无磷缁。 秦皇肆暴虐,二世遘乱离。 先生相随去,商岭采紫芝。 君看秦狱中,戮辱者李斯。 刘项争天下,谋臣竟悦随。 先生如鸾鹤,去入冥冥飞。 君看齐鼎中,焦烂者郦其。 子房得沛公,自谓相遇迟。 八难掉舌枢,三略役心机。 辛苦十数年,昼夜形神疲。 竟杂霸者道,徒称帝者师。 子房尔则能,此非吾所宜。 汉高之季年,嬖宠钟所私。 冢嫡欲废夺,骨肉相忧疑。 岂无子房口,口舌无所施。 亦有陈平心,心计将何为。 皤皤四先生,高冠危映眉。 从容下南山,顾盼入东闱。 前瞻惠太子,左右生羽仪。 却顾戚夫人,楚舞无光辉。 心不画一计,口不吐一词。 暗定天下本,遂安刘氏危。 子房吾则能,此非尔所知。 先生道既光,太子礼甚卑。 安车留不住,功成弃如遗。 如彼旱天云,一雨百谷滋。 泽则在天下,云复归稀夷。 勿高巢与由,勿尚吕与伊。 巢由往不返,伊吕去不归。 岂如四先生,出处两逶迤。 何必长隐逸,何必长济时。 由来圣人道,无朕不可窥。 卷之不盈握,舒之亘八陲。 先生道甚明,夫子犹或非。 愿子辨其惑,为予吟此诗。

译文:

天下政治清明时,贤才就出来施展抱负;天下政治黑暗时,就隐居起来保全自身。这是圣人说的话,我是从孔子那里听闻的。 那四位出众的先生,同样拥有世间少有的资质。他们能根据时势决定是显露才华还是隐居避世,秉持正道而不会被污染。 秦始皇肆意暴虐,秦二世时更是陷入战乱与分离。四位先生便一同离去,到商山采摘紫芝。你看秦朝的监狱里,遭受杀戮和侮辱的是李斯。 刘邦和项羽争夺天下,谋臣们争着去追随他们。而四位先生就像鸾鹤一样,飞入高远的天空离去。你看齐国的鼎镬中,被煮得焦烂的是郦食其。 张良遇到沛公刘邦,自认为相遇得太晚。他为刘邦出谋划策,费尽心思应对各种难题,运用《三略》中的谋略。辛苦奋斗了十几年,日夜身心疲惫。最终只是夹杂了霸道的方法,空有帝者之师的名号。 张良你固然有能力,但这不是我所适合的道路。汉高祖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想废掉嫡长子刘盈的太子之位,使得骨肉之间相互担忧猜疑。难道没有张良那样善辩的口才吗?可此时却毫无作用。也有陈平那样的心计,可又能有什么办法呢? 那白发苍苍的四位先生,头戴高冠,冠缨高耸映着眉毛。他们从容地走下南山,环顾着进入东宫。他们站在惠太子刘盈身前,让太子身边仿佛生出了羽翼,显得光彩照人。再看戚夫人,她跳的楚舞也失去了光辉。四位先生心中不谋划一条计策,口中不吐出一个字。却暗中奠定了天下的根本,使刘氏的危机得以安定。 张良你能做到的,这其中的道理你却不明白。四位先生的道义得以彰显,太子对他们十分谦卑有礼。用安稳的车子挽留他们,他们却不留,功成之后就像丢弃无用之物一样离去。 他们就像旱天里的云,一场雨滋润了百谷。恩泽遍及天下,云却又回到了稀疏的天际。不要过分推崇巢父和许由的隐逸,也不要过分崇尚吕尚和伊尹的济世。巢父和许由一去不返,吕尚和伊尹一去也不再有别样选择。哪里比得上这四位先生,出仕和隐居都那么从容自得。 何必一直隐居,又何必一直去拯救时世。自古以来圣人之道,没有迹象难以窥探。把它卷起来握不满一把,展开却能遍布八方边陲。四位先生的道义如此明晰,孔子或许还会有所非议。希望你能分辨其中的疑惑,为我吟诵这首诗。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