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意诗五首 一

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挺高二百尺,本末皆十围。 天子建明堂,此材独中规。 匠人执斤墨,采度将有期。 孟冬草木枯,烈火燎山陂。 疾风吹猛燄,从根烧到枝。 养材三十年,方成栋梁姿。 一朝为灰烬,柯叶无孑遗。 地虽生尔材,天不与尔时。 不如粪土英,犹有人掇之。 已矣勿重陈,重陈令人悲。 不悲焚烧苦,但悲采用迟。

译文:

豫樟这种树木生长在深山之中,长了七年之后才被人知晓它的存在。它高高挺立有两百尺那么高,树干的根部和梢部都有十围粗细。 天子要建造明堂,只有这棵豫樟木完全符合规格要求。工匠们拿着斧头和墨斗,已经计划好要来采伐它了。 到了初冬时节,草木都干枯了,一场大火在山坡上熊熊燃烧起来。狂风卷着猛烈的火焰,从树根一直烧到树枝。 这棵豫樟木花了三十年的时间生长,才长成了栋梁之材的样子。可一下子就被烧成了灰烬,连枝叶都没有留下一点儿。 土地虽然孕育出了这样的好木材,但是上天却没有给它合适的时机。 它还不如那些长在粪土上的小花小草,至少还有人会去采摘它们。 算了吧,不要再反复说这件事了,反复说起来真让人悲伤。让人悲伤的不是它被焚烧的痛苦,而是它被采用的时间太晚了。
关于作者
唐代白居易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