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李校书新题乐府十二首 阴山道

年年买马阴山道,马死阴山帛空耗。 元和天子念女工,内出金银代酬犒。 臣有一言昧死进,死生甘分荅恩焘。 费财为马不独生,耗帛伤工有他盗。 臣闻平时七十万匹马,关中不省闻嘶噪。 四十八监选龙媒,时贡天庭付良造。 如今坰野十无一,尽在飞龙相践暴。 万束刍茭供旦暮,千钟菽粟长牵漕。 屯军郡国百余镇,缣缃岁奉春冬劳。 税户逋逃例摊配,官司折纳仍贪冒。 挑纹变𦈙力倍费,弃旧从新人所好。 越縠缭绫织一端,十匹素缣功未到。 豪家富贾逾常制,令族清班无雅操。 从骑爱奴丝布衫,臂鹰小儿云锦韬。 群臣利己要差僭,天子深衷空悯悼。 绰立花塼鹓凤行,雨露恩波几时报。

译文:

每年都在阴山道上买马,可马常常死在阴山,而那些用来买马的丝帛却白白地耗费掉了。 元和天子体恤那些纺织女工的辛苦,便拿出内库的金银来代替丝帛去酬谢犒劳卖马的人。 我有一句话,哪怕冒着死罪也要进谏,无论生死,我都心甘情愿以此来报答皇上的恩宠。 耗费钱财买马,问题还不止于此。消耗大量丝帛不仅伤害了纺织女工,还引发了其他方面的隐患。 我听说在过去,朝廷养着七十万匹马,可在关中地区却几乎听不到马的嘶鸣声。那时有四十八个养马监精心挑选良马,时常将好马进贡给朝廷,再交给优秀的工匠来调驯。 如今,野外的马十匹都不到一匹了,全都聚集在皇家马厩里,互相践踏,肆意撒野。 每天要供应上万束的草料,还要长期通过漕运运来上千钟的豆粟。 在各郡国驻扎着一百多个军镇,每年春秋两季都要奉上大量的丝织品来慰劳军队。 因为税户逃亡,这些赋税就照例摊派到其他百姓头上,而官吏在折算收缴时还贪婪冒领。 女工们织出有花纹、样式新颖的丝织品,要耗费加倍的力气,大家都抛弃旧花样,去迎合人们新的喜好。 织出一端越地的薄纱和缭绫,十匹白绢的功夫都不够。 那些豪门富户、富商大贾的生活超越了常规的制度,而名门望族、朝廷清贵也没有高雅的操守。 侍从和爱奴都穿着丝绸布衫,架鹰的童子胳膊上裹着云锦做的套子。 群臣都为了一己私利,做出僭越的事,天子内心深处虽满怀怜悯和伤痛,却也无可奈何。 我们这些大臣恭立在宫殿的花砖上,站成鹓鹭般整齐的行列,皇上的恩泽雨露,我们又何时才能真正有所报答呢?
关于作者
唐代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