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下曲

胡角引北风,蓟门白于水。 天含青海道,城头月千里。 露下旗蒙蒙,寒金鸣夜刻。 蕃甲鏁蛇鳞,马嘶青冢白。 秋静见旄头,沙远席羁愁。 帐北天应尽,河声出塞流。

译文:

胡人的号角声仿佛牵引着北风呼啸而来,蓟门一带的霜雪比河水还要洁白。 天空笼罩着通往青海的道路,城头上那明月的光辉洒照千里。 露水落下,军旗被打湿,显得雾蒙蒙的,寒夜中,计时的漏壶发出声响。 吐蕃士兵的铠甲像蛇鳞一样紧密相连,战马嘶鸣,眼前青冢一片惨白。 秋夜寂静,能看见旄头星,在这遥远的沙漠上,我满是羁旅的哀愁。 营帐北面仿佛就是天的尽头,黄河的涛声滔滔不绝地流出塞外。
关于作者
唐代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