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路曲

柳脸半眠丞相树,珮马钉铃踏沙路。 断烬遗香褭翠烟,烛骑啼乌上天去。 帝家玉龙开九关,帝前动笏移南山。 独垂重印押千官,金窠篆字红屈盘。 沙路归来闻好语,旱火不光天下雨。

译文:

道路两旁的柳树仿佛半睡半醒,那是象征着丞相权威的“丞相树” 。骑马的官员身上的玉佩和马具上的铃铛叮当作响,马蹄踏在沙路上。 那宴会上燃烧过的残烛,还遗留着香气,袅袅的翠烟在空气中飘荡。载着官员的烛骑在夜色中疾驰,惊起啼叫的乌鸦,他们仿佛要直上青天而去。 皇宫的大门像玉龙般开启了九重,大臣们在皇帝面前恭敬地晃动着朝笏,仿佛能移动南山一样,极力施展自己的才能。 丞相独自一人垂挂着重要的官印,威临着众多官员。那官印上黄金铸的窠纹和盘曲的篆字,红得夺目耀眼。 丞相从沙路归来,听到了令人欣喜的消息。就像久旱的大火熄灭了,天下迎来了甘霖。
关于作者
唐代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