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下

饥寒平城下,夜夜守明月。 别劒无玉花,海风断鬓发。 塞长连白空,遥见汉旗红。 青帐吹短笛,烟雾湿昼龙。 日晚在城上,依稀望城下。 风吹枯蓬起,城中嘶瘦马。 借问筑城吏,去关几千里。 惟愁裹尸归,不惜倒戈死。

译文:

在平城这片土地上,将士们饱受着饥寒之苦。每一个夜晚,他们都只能陪伴着那清冷的明月,坚守在岗位上。 他们所佩戴的佩刀,早已没了往日美玉般的光泽。呼啸的海风肆意地吹着,吹乱了他们的鬓发。 边塞的城墙漫长无尽,一直延伸向那白茫茫的天空。远远望去,还能瞧见汉军那鲜艳的红旗在风中飘扬。 青色的营帐中,有人吹奏着短笛,那声音在弥漫的烟雾中回荡,连白昼中飘扬的军旗都仿佛被这湿气所浸湿。 天色渐晚,将士们登上城头,隐隐约约地望向城下。狂风呼啸,吹得枯萎的蓬草四处飞扬,城中不时传来瘦马的嘶鸣声。 有士兵忍不住向筑城的官吏打听:“这里距离边关还有多少里路呢?” 他们心中唯一担忧的,是自己会战死沙场,只能裹着尸体被送回家乡。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毫不畏惧,为了战斗,不惜倒转兵器,拼死一搏。
关于作者
唐代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