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阳歌

染罗衣,秋蓝难著色。 不是无心人,为作台邛客。 花烧中潬城,颜郎身已老。 惜许两少年,抽心似春草。 今日见银牌,今夜鸣玉䜩。 牛头高一尺,隔坐应相见。 月从东方来,酒从东方转。 觥船饫口红,蜜炬千枝烂。

译文:

想要染那件绫罗衣裳,即便用秋天最好的蓝草,也难以染上理想的颜色。我并非是个无情无义的人呀,只因为成了羁旅在外的游子。 中潬城边繁花似火般盛开,可我就像那颜郎一样,已然青春不再,年华老去。真可惜呀,曾经那两个年少的人儿,如今内心的情思就如同春天的青草,不断滋长蔓延。 今天见到了银牌传信,今夜就要举行那华美的酒宴。宴席上的食案高高隆起,即便隔座而坐也能相互看见。 月亮从东方缓缓升起,美酒在宾客间从东方开始依次传递。那大酒杯被美酒染得口沿通红,蜜蜡做成的火炬千枝灿烂地燃烧着。
关于作者
唐代李贺

李贺(约公元791年-约817年),字长吉,汉族,唐代河南福昌(今河南洛阳宜阳县)人,家居福昌昌谷,后世称李昌谷,是唐宗室郑王李亮后裔。有“诗鬼”之称,是与“诗圣”杜甫、“诗仙”李白、“诗佛”王维相齐名的唐代著名诗人。著有《昌谷集》。李贺是中唐的浪漫主义诗人,与李白、李商隐称为唐代三李。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李贺是继屈原、李白之后,中国文学史上又一位颇享盛誉的浪漫主义诗人。李贺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