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后池寄友

佛寺连野水,池幽夏景清。 繁木荫芙蕖,时有水禽鸣。 通溪岸𫏐断,分渚流复萦。 伴僧钟磬罢,月来池上明。 友人竟不至,东北见高城。 独游自寂寞,况此恨盈盈。

译文:

郊外的佛寺紧挨着野外的湖水,那一方幽静的池塘在夏日里显得格外清幽。 茂密的树木投下浓荫,庇护着池中的荷花,时不时还能听到水鸟清脆的鸣叫声。 通向溪流的岸边,道路暂时中断了,而水流在分开的小洲之间又萦绕回旋。 陪着僧人听完钟磬声,月亮升起来了,把整个池塘照得亮堂堂的。 可友人终究还是没有来,朝着东北方向望去,只能看见高高的城墙。 独自游玩本就寂寞,更何况心中还满是这样的遗憾与怅惘啊。
关于作者
唐代张籍

张籍(约767~约830),唐代诗人。字文昌,汉族,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人,郡望苏州吴(今江苏苏州)1 。先世移居和州,遂为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乌江镇)人。世称“张水部”、“张司业”。张籍的乐府诗与王建齐名,并称“张王乐府”。著名诗篇有《塞下曲》《征妇怨》《采莲曲》《江南曲》。1 《张籍籍贯考辨》认为,韩愈所说的“吴郡张籍”乃谓其郡望,并引《新唐书·张籍传》、《唐诗纪事》、《舆地纪胜》等史传材料,驳苏州之说而定张籍为乌江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