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圣制烛龙斋祭

上帝临下,鉴亦有光。 孰云阴隲,惟圣克彰。 六月徂暑,四郊愆阳。 我后其勤,告于坛场。 精意允溢,群灵鼓舞。 蔚兮朝云,沛然时雨。 雨我原田,亦既有年。 烛龙煌煌,明宗报祀。 于以助之,天人帝子。 闻诗有训,国风兹始。

译文:

高高在上的天帝俯瞰着下界,他的洞察之力明亮而清晰。谁说神灵的庇佑难以捉摸呢,只有圣明的君主能够让它彰显。 六月的暑气正盛,郊外大地久旱无雨。我们的君主勤勉尽责,来到祭坛之上向天帝虔诚祷告。 君主那诚挚的心意充盈满溢,各路神灵都为之欢欣鼓舞。看呐,浓厚的朝云汇聚起来,随后及时雨倾盆而下。 这雨水滋润着我们的平原和农田,庄稼定会丰收,年年富足。祭祀的烛火如同烛龙般闪耀辉煌,君主在宗庙进行感恩的祭祀。 在这祭祀的仪式中,有天子来助力。听闻诗歌有着劝诫和教化的作用,这篇诗就如同《国风》一般开启美好的篇章。
关于作者
唐代张九龄

张九龄(678-740) : 唐开元尚书丞相,诗人。字子寿,一名博物,汉族,韶州曲江(今广东韶关市)人。长安年间进士。官至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后罢相,为荆州长史。诗风清淡。有《曲江集》。他是一位有胆识、有远见的著名政治家、文学家、诗人、名相。他忠耿尽职,秉公守则,直言敢谏,选贤任能,不徇私枉法,不趋炎附势,敢与恶势力作斗争,为“开元之治”作出了积极贡献。他的五言古诗,以素练质朴的语言,寄托深远的人生慨望,对扫除唐初所沿习的六朝绮靡诗风,贡献尤大。誉为“岭南第一人”。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