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临津纪明府孤雁

三秋违北地,万里向南翔。 河洲花稍白,关塞叶初黄。 避缴风霜劲,怀书道路长。 水流疑箭动,月照似弓伤。 横天无有阵,度海不成行。 会刷能鸣羽,还赴上林乡。

译文:

在这深秋时节,这只孤雁离开了北方的土地,向着万里之遥的南方展翅飞翔。 河中的小洲上,花朵渐渐失去了鲜艳的颜色,开始变得苍白;边关要塞之处,树叶刚刚染上了一层枯黄。 它为了躲避猎人射来的箭镞,在强劲的风霜中艰难飞行;它怀揣着如书信般承载着归乡之情的心意,却要经历漫长的旅途。 湍急的水流让它感觉就像飞驰而来的利箭在涌动,明亮的月光洒在身上,仿佛是被弓弦射出的箭所造成的伤痛。 它独自飞翔,在广阔的天空中没有整齐的雁阵相伴,飞越海洋时也形单影只,无法与同伴排成行列。 但它坚信,总有一天会梳理好那能够发出响亮鸣叫的羽毛,重新飞回那象征着理想与归宿的上林苑故乡。
关于作者
唐代卢照邻

卢照邻,初唐诗人。字升之,自号幽忧子,汉族,幽州范阳(治今河北省涿州市)人,其生卒年史无明载,卢照邻望族出身,曾为王府典签,又出任益州新都(今四川成都附近)尉,在文学上,他与王勃、杨炯、骆宾王以文词齐名,世称“王杨卢骆”,号为“初唐四杰”。有7卷本的《卢升之集》、明张燮辑注的《幽忧子集》存世。卢照邻尤工诗歌骈文,以歌行体为佳,不少佳句传颂不绝,如“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等,更被后人誉为经典。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