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幸江都应诏

南国行周化,稽山秘夏图。 百王岂殊轨,千载协前谟。 肆觐遵时豫,顺动悦来苏。 安流进玉轴,戒道翼金吾。 龙旗焕辰象,凤吹溢川涂。 封唐昔敷锡,分陕被荆吴。 沐道咸知让,慕义久成都。 冬律初飞管,阳鸟正衔芦。 严飙肃林薄,暧景澹江湖。 鸿私浃幽远,厚泽润凋枯。 虞琴起歌咏,汉筑动巴歈。 多幸沾行苇,无庸类散樗。

译文:

在南方推行如同周朝一般的教化,会稽山珍藏着夏朝的神秘图籍。 历代的帝王治国之道难道会有不同吗?千年以来都与前人的谋略相契合。 皇帝依时进行朝见诸侯之礼,顺应时势出行让百姓欢欣鼓舞,如同久旱逢甘露般复苏。 船只在平静的水流中前进,皇帝出行的道路有金吾卫在两旁警戒护卫。 龙旗招展,光彩夺目如同星辰;凤箫吹奏的乐声在河川道路上飘扬。 往昔唐尧分封赏赐,周公、召公分陕而治,如今恩泽也覆盖到了荆吴之地。 百姓沐浴在道德的光辉下,都懂得谦让之礼,因仰慕道义而长久地形成了美好的风尚。 冬季刚刚开始,律管里的葭灰飞动,大雁正衔着芦草飞行。 凛冽的寒风使树林草木变得肃杀,昏暗的日光让江湖显得格外宁静。 皇帝的恩泽广博深厚,连偏远之地都能感受到,就像滋润着枯萎的草木。 人们像听到虞舜的琴音一样唱起欢快的歌谣,又如同听闻汉高祖的筑声般唱起巴地的民歌。 我十分幸运能够蒙受皇帝的恩泽,就像生长在路边的芦苇受到庇佑,我并非无用之材,不会像那散樗一样毫无用处。
关于作者
唐代虞世南

永兴县文懿子虞世南,字伯施,汉族,余姚(慈溪市观海卫镇鸣鹤场)人。初唐著名书法家、文学家,政治家。隋炀帝时官起居舍人,唐时历任秘书监、弘文馆学士等。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原有诗文集30卷,但早已散失不全。民国时期,张寿镛辑成 《虞秘监集》 4卷,收入 《四明丛书》。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