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牛相公题姑苏所寄太湖石兼寄李苏州

震泽生奇石,沈潜得地灵。 初辞水府出,犹带龙宫腥。 发自江湖国,来荣卿相庭。 从风夏云势,上汉古查形。 拂拭鱼鳞见,铿锵玉韵聆。 烟波含宿润,苔藓助新青。 嵌穴胡雏貌,纤铓虫篆铭。 孱颜傲林薄,飞动向雷霆。 烦热近还散,余酲见便醒。 凡禽不敢息,浮壒莫能停。 静称垂松盖,鲜宜映鹤翎。 忘忧常目击,素尚与心冥。 眇小欺湘燕,团圆笑落星。 徒然想融结,安可测年龄。 采取询乡耋,搜求按旧经。 垂钩入空隙,隔浪动晶荧。 有获人争贺,欢谣众共听。 一州惊阅宝,千里远扬舲。 覩物洛阳陌,怀人吴御亭。 寄言垂天翼,早晚起沧溟。

译文:

震泽这个地方产出奇特的石头,它们隐匿水底,蕴含着大地的灵气。 刚刚从水府中被发掘出来,似乎还带着龙宫的腥味。 它从这江湖遍布的地方出发,来到这卿相的庭院中增添荣耀。 它的形态就像随风飘动的夏日云朵,又似驶向天河的古老木筏。 轻轻拂去表面,能看到如鱼鳞般的纹理,敲击它能听到如玉石般铿锵悦耳的声音。 它带着烟波留下的隔夜湿润,苔藓为它增添了新的翠绿。 那石头上的洞穴好似胡人的模样,细微的纹理就像虫篆的铭文。 它突兀的样子傲视着周围的草木,仿佛能飞动起来,引发雷霆。 靠近它,烦热的感觉渐渐消散,就算带着醉意,见到它也能清醒。 普通的鸟儿不敢在它上面栖息,飞扬的尘土也无法在它身上停留。 它安静时与下垂的松树树冠相称,鲜亮的色泽适宜与仙鹤的羽毛相互映衬。 常常看着它能让人忘却忧愁,它的质朴高雅与我的内心相契合。 它虽看似渺小,却让湘燕显得微不足道;它圆润的样子,能让落星石都相形见笑。 只能徒劳地想象它是如何融合凝结而成,又怎么能测知它的年龄呢。 为了采取它,询问了当地的老人,还按照古老的典籍去搜寻。 人们垂下钩子深入石缝,隔着波浪能看到它闪烁的光芒。 一旦有所收获,人们争着庆贺,欢快的歌谣大家都能听到。 一州的人都惊讶地观赏这宝物,它被从千里之外的地方用船运来。 我在洛阳的街道上看到这石头,不禁怀念起在吴御亭的友人。 我想对像大鹏展翅般的友人说,你何时能从沧海中腾飞而起呢。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