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侍郎大尹自河南寄示池北新葺水斋即事招宾十四韵兼命同作

公府有高政,新斋池上开。 再吟佳句后,一似画图来。 结搆疎林下,夤缘曲岸隈。 绿波穿户牖,碧甃叠琼瓌。 幽异当轩满,清光绕砌廻。 潭心澄晚镜,渠口起晴雷。 瑶草缘堤种,松烟上岛栽。 游鱼惊拨刺,浴鹭喜毰毸。 为客烹林笋,因僧采石苔。 酒缾常不罄,书案任成堆。 簷外青雀舫,坐中鹦鹉杯。 蒲根抽九节,莲萼捧重台。 芳讯此时到,胜游何日陪。 共讥吴太守,自占洛阳才。

译文:

白侍郎这位地方长官在河南有着高明的治政举措,在池塘边新修了一座水斋。我再次吟诵您寄来的美妙诗句后,眼前仿佛就展开了一幅生动的画卷。 水斋建造在稀疏的树林之下,沿着曲折的堤岸角落而建。碧绿的水波穿过门窗,那青色的井壁石堆叠起来就像美玉珍宝。轩窗前满是清幽奇异之景,清澈的光芒绕着台阶回旋。池塘中心像傍晚平静的镜子,水渠的出水口在晴天也会发出如雷的声响。 沿着堤岸栽种着仙草,在小岛上栽上散发松烟之气的树木。游动的鱼儿受到惊扰,发出拨剌的声响,洗浴的白鹭欢快地抖动着羽毛。为客人煮食林间的竹笋,因为僧人去采集石上的青苔。酒瓶子常常不会空,书案上任由书籍堆积如山。 屋檐外停着青雀形状的小船,座位上摆放着鹦鹉形状的酒杯。菖蒲的根抽出了九节,莲花的花萼层层相叠如同重台。您美好的音信此时送到,我何时才能陪您一同畅游这胜景呢。大家都讥笑那吴郡太守,自认为独占了洛阳的才华。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