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东元相公书叹梅雨郁蒸之候因寄七言

稽山自与岐山别,何事连年𬸚𬸦飞。 百辟商量旧相入,九天祗候老臣归。 平湖晚泛窥清镜,高阁晨开扫翠微。 今日看书最惆怅,为闻梅雨损朝衣。

译文:

### 整体背景说明 这首诗是刘禹锡回应浙东元相公有关梅雨时节的书信所写。元相公或许在信中感慨梅雨季节的闷热,刘禹锡便借诗表达了对元相公的关注与情谊,也融入了对其仕途的看法等情感。 ### 诗句翻译 - “稽山自与岐山别,何事连年𬸚𬸦飞”:稽山和岐山自是不同的地方,可为什么这些年象征贤才的𬸚𬸦鸟(这里指代贤才,也就是元相公)总是到处奔波呢?(稽山在浙东,岐山一般代表朝廷所在之地,象征着元相公从朝廷外放到浙东任职后还不得安定) - “百辟商量旧相入,九天祗候老臣归”:朝中众多官员都在商议着让曾经的宰相(元相公)重新回到朝廷,天子也在等着老臣归来。(体现出元相公在朝中的威望,大家都期待他能重返朝廷任职) - “平湖晚泛窥清镜,高阁晨开扫翠微”:傍晚时分在平静的湖面上泛舟,湖水就像一面清澈的镜子,可以窥见其中的倒影;清晨打开高阁的窗户,仿佛能清扫那翠绿的山色。(描绘了元相公在浙东的闲适生活场景) - “今日看书最惆怅,为闻梅雨损朝衣”:今天我看书的时候心里格外惆怅,因为听闻那梅雨连绵会损坏你入朝时所穿的朝服。(既表达了梅雨的烦人,也体现出对元相公的关怀,担心梅雨影响他入朝任职等事宜)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