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狐相公自天平移镇太原以诗申贺

北都留守将天兵,出入香街宿禁扃。 鼙鼓夜闻惊朔鴈,旌旗晓动拂参星。 孔璋旧檄家家有,叔度新歌处处听。 夷落遥知真汉相,争来屈膝看仪刑。

译文:

令狐相公(令狐楚)担任北都(太原)留守,带领着如同天兵一般的精锐部队。他出行时经过繁华的街道,夜晚就住在宫廷禁地之中,尽显尊贵与重要。 到了夜晚,军中的鼙鼓声声响起,那声音响亮得连北方的大雁都被惊起;清晨时分,飘扬的旌旗随风舞动,仿佛都要拂到天上的参星了,气势极其雄壮。 就像当年陈琳(字孔璋)的讨贼檄文一样,令狐相公所发布的文告家家户户都有留存传颂;他所作的新歌也如同黄宪(字叔度)的美名一样,处处都能听到人们在传唱。 远方的少数民族部落都知道令狐相公是真正有贤能的汉家丞相,纷纷赶来,屈膝行礼,想要亲眼目睹他的风采和威仪。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