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唐代 刘禹锡 庙庭偃松诗 庙庭偃松诗 6 次阅读 纠错 唐代 • 刘禹锡 势轧枝偏根已危,高情一见与扶持。 忽从顦顇有生意,却为离披无俗姿。 影入岩廊行乐处,韵含天籁宿斋时。 谢公莫道东山去,待取阴成满凤池。 译文: 寺庙庭院里有一棵偃松,它的枝干因遭受外界强大的压力而倾斜,根系也摇摇欲坠,处境十分危险。我怀着高尚的情怀,一见到它就决定出手帮扶。 这棵原本枯萎憔悴的偃松,在我的帮助下忽然有了生机,它那稀疏纷披的枝叶反而显得超凡脱俗,没有一丝俗气。 它的影子映照在朝廷大臣们游玩娱乐的地方,仿佛也融入了那热闹的氛围;它的声响蕴含着大自然的美妙音韵,在人们斋戒留宿的时候,更增添了一份宁静悠远。 谢安啊,您先别急着归隐东山。且等着这棵偃松枝叶繁茂,树荫布满朝堂,到那时它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标签: 唐诗 关于作者 唐代 • 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 × 发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