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

扬州从事夜相寻,无限新诗月下吟。 初服已惊玄髪长,高情犹向碧云深。 语余时举一杯酒,坐久方闻四处砧。 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

译文:

在扬州任职的廖参谋在秋夜前来寻访我,在皎洁的月光下,他吟诵着自己那些无数的新诗。 我看到他初着便服,惊讶于他黑色的头发都变长了,他那高雅的情怀就如同直上碧云深处般高远。 我们交谈之余,不时举杯共饮美酒。久坐之后,才渐渐听到四处传来捣衣的砧声。 你不追逐那尘世的繁华,反而来拜访我这个闲散之人,我知道你早已摆脱了世俗的凡心。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