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寿城春望

汉寿城边野草春,荒祠古墓对荆榛。 田中牧竖烧刍狗,陌上行人看石麟。 华表半空经霹雳,碑文才见满埃尘。 不知何日东瀛变,此地还成要路津。

译文:

在汉寿城的边上,春天来了,野草蓬勃生长。荒废的祠堂和古老的坟墓,默默地相对而立,周围全是荆条和榛树,一片荒芜。 田野里,放牧的小孩在焚烧用草扎成的刍狗来玩耍;田间小路上,过往的行人在看着墓前的石麒麟。 墓前的华表已经有一半被霹雳劈坏,高高地矗立在半空;墓碑上的文字刚刚能辨认出来,上面却已满是尘埃。 真不知道哪一天沧海会变成桑田,这片如今的荒凉之地还能再度成为交通要道、繁华之所。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