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观察使故相国袁公挽歌三首 二

丹旐发江臯,人悲雁亦号。 湘南罢亥市,汉上改词曹。 表墓双碑立,尊名一字褒。 尝闻平楚狱,为报里门高。

译文:

以下是这首诗的现代汉语翻译: 绘有红色图案的灵幡从江边高高扬起,出发前往远方,人们沉浸在悲痛之中,连那天空中的大雁仿佛也在为这哀伤的氛围而悲号。 在湘南地区,为了悼念袁公,原本热闹的亥市都停止了交易,人们以这样的方式表达对他的哀思;汉上的官员们也因为袁公的离世而改变了日常的工作节奏与氛围。 在袁公的墓前,树立起了两座高大的石碑,用以铭记他的功绩。朝廷赐予他尊贵的谥号,仅用一个字就高度褒扬了他的一生。 我曾经听闻袁公公正地审理了楚地的冤狱,为许多人洗清了冤屈。他的这种高尚品德和功绩,让他的家族荣耀无比,也让他家乡的里门都增添了光彩。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