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泊牛渚

芦苇晚风起,秋江鳞甲生。 残霞忽变色,游雁有余声。 戍鼓音响绝,渔家灯火明。 无人能咏史,独自月中行。

译文:

傍晚时分,我把船停靠在牛渚。晚风吹过岸边的芦苇丛,发出沙沙的声响。秋天的江面上,涌起层层波浪,在夕阳的映照下,就像一片片鱼鳞闪烁着微光。 天边那残留的晚霞,忽然变换了颜色,由绚烂变得暗淡。一群南归的大雁飞过,它们的叫声在空气中回荡,仿佛带着无尽的哀愁和离情。 远处戍楼上传来的鼓声已经渐渐停歇,四周变得格外寂静。江面上,渔家的灯火星星点点地亮了起来,给这清冷的秋夜增添了几分温暖和生机。 可惜啊,如今再也没有像袁宏那样能即席咏史的人了。我只能独自一人,在这皎洁的月光下,缓缓地漫步,心中涌起无尽的感慨。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