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江晚泊

长泊起秋色,空江涵霁晖。 暮霞千万状,宾鸿次第飞。 古戍见旗逈,荒村闻犬稀。 轲峨艑上客,劝酒夜相依。

译文:

在这漫长的停泊中,秋意悄然泛起,空旷的江面上,澄澈的江水映照着雨后初晴的光辉。 傍晚的云霞变幻出千万种姿态,时而像山峦起伏,时而似猛兽奔腾。大雁排成队列,一个接着一个有序地在空中飞翔,它们正向着温暖的南方迁徙。 远处古老的营垒矗立着,那高高飘扬的旗帜在秋风中显得格外醒目,与周围的荒凉形成鲜明对比。荒僻的村庄里,偶尔才传来几声稀疏的犬吠,更增添了几分寂静与落寞。 在高大的艑船上,客人相聚在一起。大家相互劝酒,在这寂静的夜晚里,彼此依靠,寻求着一份温暖和慰藉。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