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浙西李大夫霜夜对月听小童吹觱篥歌依本韵

海门双青暮烟歇,万顷金波涌明月。 侯家小儿能觱篥,对此清光天性发。 长江凝练树无风,浏栗一声霄汉中。 涵胡画角怨边草,萧瑟清蝉吟野丛。 冲融顿挫心使指,雄吼如风转如水。 思妇多情珠泪垂,仙禽欲舞双翅起。 郡人寂听衣满霜,江城月斜楼影长。 才惊指下繁韵息,已见树杪明星光。 谢公高斋吟激楚,恋阙心同在羁旅。 一奏荆人白雪歌,如闻雒客扶风邬。 吴门水驿按山阴,文字殷勤寄意深。 欲识阳陶能绝处,少年荣贵道伤心。

译文:

傍晚时分,海门那两座青山上的暮烟渐渐消散,浩渺的江面上,如万倾黄金般的波光里,一轮明月缓缓升起。 显贵人家的小儿擅长吹奏觱篥,面对这清朗的月光,他的吹奏天赋被激发出来。 长江水面平静如镜,岸边树木也纹丝不动,忽然,觱篥那浏栗的声音在高空中响起。 那声音时而像含混不清的画角声,带着对边地荒草的哀怨;时而又似萧瑟秋风中野草丛里清蝉的低吟。 吹奏者用心指挥手指,吹出的曲调时而雄浑如怒吼的狂风,时而婉转似流淌的溪水。 这动人的乐声让多情的思妇忍不住泪垂,仿佛连仙禽听了都想要舞动双翅。 郡里的人们静静地聆听着,身上都落满了寒霜,江城的月亮渐渐西斜,楼影也变得长长的。 人们刚刚还惊叹于手指下繁复的韵律,转眼间,就看到树梢上闪烁着明星的光芒。 谢公在高斋中吟诵着激昂的楚歌,虽然身处他乡羁旅,但对朝廷的眷恋之心始终不变。 吹奏者奏起荆人那高雅的《白雪歌》,让人仿佛听到了来自雒客扶风邬的乐声。 在吴门的水驿处,沿着山阴的方向,你用文字饱含深情地寄托着深深的心意。 要知道阳陶吹奏觱篥的绝妙之处啊,就在于年少荣贵的背后,却藏着令人伤心的情怀。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