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僧仲剬东游兼寄呈灵澈上人

释子道成神气闲,住持曾上清凉山。 晴空礼拜见真像,金毛五髻卿云间。 西游长安隶僧籍,本寺门前曲江碧。 松间白月照宝书,竹下香泉洒瑶席。 前时学得经论成,奔驰象马开禅扃。 高筵谈柄一麾拂,讲下门徒如醉醒。 旧闻南方多长老,次第来入荆门道。 荆州本自重弥天,南朝塔庙犹依然。 宴坐东阳枯树下,经行居止故台边。 忽忆遗民社中客,为我衡阳驻飞锡。 讲罢同寻相鹤经,闲来共蜡登山屐。 一旦扬眉望沃州,自言王谢许同游。 凭将杂拟三十首,寄与江南汤慧休。

译文:

这位僧人仲剬修行有成,神态悠闲自在,他曾在清凉山上担任住持。在晴朗的天空下虔诚礼拜,仿佛能见到那金色毛发、头顶五髻的佛祖真容在祥瑞的云朵间显现。 他曾西游长安,在那里登记成为僧籍人员,本寺门前就是碧绿的曲江。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在珍贵的经书上,竹林下的香泉溅落在精美的席子上。 此前他学通了经论,就如同驾驭着大象和骏马一样,打开了禅法的大门。在高规格的法筵上,他挥动着谈柄讲解佛法,听讲的门徒们如同从沉醉中清醒过来,深受启发。 以前就听闻南方有很多高僧大德,他们一个接一个地进入荆门之道。荆州向来就敬重那些高僧,南朝时的塔庙至今依然存在。 仲剬曾在东阳的枯树下静修,在旧台边诵经漫步。忽然他想起了遗民社中的友人,为我在衡阳停下云游的脚步。讲经结束后,他们一同探寻《相鹤经》,闲暇时还一起给登山的木屐上蜡,准备登山游玩。 一旦他扬起眉毛遥望沃州,便自称王谢家族的后人都允许与他一同游历。烦请他把这杂拟三十首诗,寄给江南如汤惠休般的灵澈上人。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