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盌花俳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阳崖阴岭各殊气,未若竹下莓苔地。 炎帝虽尝未解煎,桐君有箓那知味。 新芽连拳半未舒,自摘至煎俄顷余。 木兰沾露香微似,瑶草临波色不如。 僧言灵味宜幽寂,采采翘英为嘉客。 不辞缄封寄郡斋,甎井铜炉损标格。 何况蒙山顾渚春,白泥赤印走风尘。 欲知花乳清泠味,须是眠云跂石人。
西山兰若试茶歌
译文:
山寺里僧人后檐种着几丛茶树,春天来了,茶树映衬着翠竹抽出了鲜嫩的茶芽。
僧人见有客人到来,立刻抖抖衣服站起身,亲自走到芬芳的茶丛边采摘那如鹰爪般的嫩芽。
不一会儿,茶就炒制好了,满屋子都弥漫着茶香,接着就舀来台阶下那像金沙般澄澈的泉水来煮茶。
煮茶时,水在鼎中沸腾,发出像骤雨打在松树上的声音,茶汤泛起的泡沫如白云般在碗里回旋浮动。
茶的香气悠悠飘来,喷入鼻端,宿醉的感觉顿时消散,那清新峻峭的茶味透入骨髓,烦闷的心情也随之豁然开朗。
向阳的山崖和背阴的山岭气候各不相同,但都比不上竹林下长着莓苔的地方长出的茶叶。
传说中炎帝虽然尝过百草,却不知道如何煎茶;桐君虽然有药书传世,也未必能懂得茶的真味。
那新采的茶芽卷曲着,一半还未舒展,从自己采摘到煎好茶,不过片刻工夫。
这茶的香气和沾着露水的木兰有些相似,色泽比临波的瑶草还要美。
僧人说这茶的灵妙滋味适合在清幽寂静的环境中品味,特意采摘这挺拔的茶芽来招待尊贵的客人。
他还说,若把茶叶密封起来寄到郡斋里,用砖砌的井水煮茶,用铜炉煎茶,会损害茶的品质和格调。
更何况那些像蒙山、顾渚春茶这样有名的茶,还要带着白泥赤印在风尘中奔波运输。
要想知道这茶乳般清澈茶的清凉美味,必须是那些能在云间安眠、在石上栖息的超凡脱俗之人啊。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