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西行

城西簇簇三叛族,叛者为谁蔡吴蜀。 中使提刀出禁来,九衢车马轰如雷。 临刑与酒杯未覆,讐家白官先请肉。 守吏能然董卓脐,饥乌来觇桓玄目。 城西人散泰阶平,雨洗血痕春草生。

译文:

在城西聚集着三股叛臣家族的人,这些叛乱者是谁呢?是蔡州的吴元济、吴地的李锜和蜀地的刘辟。 宫中的使者提着刀从皇宫里出来,京城的大道上,车马喧嚣,声响如雷,场面十分轰动。 叛贼们临刑前,给他们的酒还没洒落在地呢,那些与他们有仇的人就已经向官府报告,抢先要来割食他们的肉了。 守吏能够像对待董卓那样,在董卓的肚脐上点灯;饥饿的乌鸦也像窥视桓玄的眼睛那样,觊觎着叛贼的尸体。 等到城西行刑完毕,人群散去,国家的政局也随之安定太平了。春雨洗净了地上的血痕,春天的野草又开始生长。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