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阴歌

白日左右浮天潢,朝晡影入东西墙。 昔为儿童在阴戏,当时意小觉日长。 东邻侯家吹笙簧,随阴促促移象床。 西邻田舍乏糟糠,就影汲汲舂黄粱。 因思九州四海外,家家只占墙阴内。 莫言墙阴数尺间,老却主人如等闲。 君看眼前光阴促,中心莫学太行山。

译文:

太阳在天空中左右移动,就像在天河里漂浮,从早晨到傍晚,它的影子投射在东边和西边的墙上。 过去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在墙阴下嬉戏玩耍。那时心思单纯,总觉得日子漫长难熬。 东边邻居是富贵人家,他们在墙阴里吹奏着笙簧等乐器,还随着墙阴的移动,不紧不慢地挪动着华丽的象床,悠然享受着时光。 西边的农家生活困苦,连酒糟、米糠这样粗劣的食物都不充足,他们趁着墙阴的凉爽,急切地舂着黄粱米,为生计而忙碌奔波。 由此我想到,在九州四海之外,天下家家户户其实都被局限在这小小的墙阴之内。 可不要小看这墙阴不过数尺的空间,它却能在不知不觉中让主人慢慢老去。 你看眼前的光阴过得如此急促,内心可不要像太行山那样顽固不变,不懂得珍惜时光啊。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