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僧言罗浮事因为诗以写之

君言罗浮上,容易见九垠。 渐高元气壮,汹涌来翼身。 夜宿最高峰,瞻望浩无邻。 海黑天宇旷,星辰来逼人。 是时当朏魄,阴物恣腾振。 日光吐鲸背,劒影开龙鳞。 倏若万马驰,旌旗耸奫沦。 又如广乐奏,金石含悲辛。 疑其有巨灵,怪物尽来宾。 阴阳迭用事,乃俾夜作晨。 咿喔天鸡鸣,扶桑色昕昕。 赤波千万里,涌出黄金轮。 下视生物息,霏如隙中尘。 醯鸡仰瓮口,亦谓云汉津。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钧。 安知视听外,怪愕不可陈。 悠悠想大方,此乃桮水滨。 知小天地大,安能识其真。

译文:

你说在罗浮山上,很容易就能眺望到天边。越往高处攀登,周围的元气越发雄浑壮阔,那磅礴的气势如汹涌浪潮般从两侧涌来,包裹着身体。 夜晚,我宿于罗浮山的最高峰上,极目四望,浩渺空旷,四周没有可以比肩的景致。大海一片漆黑,天空广阔无垠,星辰仿佛近在咫尺,似乎都要压到人的身上。 当时正值月亮初现微光,那些潜藏在暗处的灵异之物肆意翻腾振舞。太阳就像从鲸鱼的背脊处缓缓吐出光芒,又好似利剑般的光线,划开了巨龙的鳞片。景象瞬息万变,忽然间就像有万马奔腾而过,那飞扬的旌旗在浩渺的云雾中若隐若现。又仿佛宏大的乐章奏响,钟磬之音里带着几分悲辛。 我怀疑这里有巨灵神存在,引得世间的怪物都来朝拜。阴阳交替,好像把黑夜变成了白昼。天鸡发出咿喔的啼鸣声,东方的扶桑之处渐渐透出光亮。赤红色的波浪绵延千万里,一轮金黄的太阳从波涛中缓缓涌出。 从山顶向下俯瞰,世间万物渺小得如同从缝隙中透进来的灰尘。就像那被困在瓮中的醯鸡,仰头望着瓮口,还以为那就是天河的渡口。 世人往往只相信自己的耳目所见所闻,用狭隘的见识去揣度宏大的世界。又怎会知道在视听范围之外,还有许多怪异奇特、令人惊愕的景象难以用言语描述。 悠悠地思索着天地的大道,我所见到的这些不过如同杯中的水畔一样微不足道。知道自己见识浅陋而天地广阔无边,又怎能真正认识到世界的真谛呢。
关于作者
唐代刘禹锡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汉族,中国唐朝彭城(今徐州)人,祖籍洛阳,唐朝文学家,哲学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一员。唐代中晚期著名诗人,有“诗豪”之称。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后来永贞革新失败被贬为朗州司马(今湖南常德)。据湖南常德历史学家、收藏家周新国先生考证刘禹锡被贬为朗州司马其间写了著名的“汉寿城春望”。

纳兰青云